 |
| 精品专线 |
 |
|
| 联系我们 |
 |
| 电话: |
021-66083649 |
| |
021-66083796 |
| |
021-66083797 |
| |
021-66083795 |
| |
021-66083596 |
| 传真: |
021-66082638 |
| 手机: |
15601851830 |
| |
13166003633 |
| 邮箱: |
linghanwuliu@126.com |
|
|
 |
 |
新闻中心 |
|
物流 货运 专线 大件运输 |
| 来源:上海到济南货物运输 发布时间:2011-1-5 点击数: |
| |
王晓夫认为,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东北北部(含内蒙古部分盟市)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哈尔滨是中俄交往与合作的先行者。100多年的中俄交往历史使哈尔滨成为我国最具俄罗斯风情的特大城市,这也是哈尔滨在新世纪中俄全面合作中再次承担关键角色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哈尔滨进行重点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中俄全面合作先行区与示范区的成败。这些建设主要包括如下八大方面。 第一,优先规划建设中俄全面合作先行区与示范区的核心园区。 积极向国家申请将中俄两国全面合作的常设机构设在哈尔滨。哈尔滨应作好规划,率先建设中俄全面合作先行区与示范区的核心园区,建设中俄合作大厦(即中俄合作秘书处或合作委员会),两国政府及地方政府驻哈尔滨代表处、办事处或联络处,中俄两国高峰合作论坛,中俄两国区域合作博览会等机构的办公、会议、展览与居住场所。同时,吸引两国与国际著名金融、保险、投资、咨询评估等机构和大公司总部入驻核心园区,共同参与两国合作进程。 第二,加快建设依托内地,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立体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积极申请铁路、交通、民航及黑龙江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快哈大客运专线和西客站等大项目建设。加快规划建设通向省内各中心城市并延伸至绥芬河、同江、满洲里等边境口岸的高速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开通国际列车和公路班线,从时间和空间上大幅缩短与俄罗斯远东各主要城市和口岸的距离。改造升级哈尔滨航空港,开辟通往俄内地和远东主要城市的客货运航班,使哈尔滨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连接内地、面向俄东部广大地区的航空枢纽与客货集散中心。改造哈尔滨港,最大限度地发挥松花江在江海联运及中俄跨境旅游等方面的作用。 刘小宁表示,第三是要大力发展我国最大的对俄经贸合作基地与平台。 积极推动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上海到济南货物运输不断提高正规化贸易、服务贸易的比重,提高高加工度、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加大投资合作力度,在哈尔滨构建中俄国家级投资合作平台,创办两国投资合作高峰论坛,大力推进工程承包、农业种养殖承包,创立“哈尔滨制造”和“哈尔滨建设”的良好品牌。 继续办好“哈洽会”,加强与俄罗斯、独联体及世界各国的贸易与合作,巩固和强化哈尔滨在中俄全面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与作用。积极筹建中俄区域合作博览会,将其永久落户哈尔滨,并逐步发展为集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于一体,高层次、大规模、综合性的国际博览会。 积极申请在哈尔滨设立对俄综合保税区或保税物流园区,实现与沿边口岸联动通关的物流格局,为两国和地区间经贸合作提供高效快捷的一体化现代物流服务。 第四,全力打造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积极向国家争取,批准哈尔滨作为中俄贸易本币结算试点城市。尽快建立卢布现钞交易中心,逐步达到人民币与卢布的自由结算。加快 “金融街”建设,加速金融机构、资本、人才等资源的集聚,为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核心载体。 积极吸引中俄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入驻哈尔滨,扩大和健全区域性金融市场体系。鼓励哈尔滨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进驻俄东部主要城市,深化两国在金融领域的互利合作。 李传勋说,第五要积极打造我国最具吸引力的中俄旅游合作基地和东北亚旅游集散中心。 积极在哈尔滨创办中俄国际旅游论坛。每年在冬季冰雪节或夏季湿地节期间召开一次会议,研讨中俄旅游合作中的相关问题,将旅游合作不断推向深入。 深入挖掘和丰富哈尔滨冰雪文化内涵,开发和创新冰雪旅游项目。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是哈尔滨新近开发出的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积极开发,使之成为哈尔滨的旅游新名片。 哈尔滨的欧陆文化特色是100多年来中俄(苏)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哈尔滨是关东文化的中心和代表,也是哈尔滨最具人文特色却缺乏深度挖掘的城市文化。应适时规划建设一批诸如中俄历史文化交流博物馆、中东铁路历史博物馆、关东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为哈尔滨旅游充实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充分利用哈尔滨区域交通枢纽和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与省内外、国内外旅游城市和旅游机构开展合作,将哈尔滨逐步打造成立足本省、服务东北和全国、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广大地区的国内外旅游集散中心。 第六,努力建设我国最大的对俄科技合作基地和交流平台。 哈尔滨集聚了黑龙江70%以上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级人力资源,是黑龙江对俄科技合作的主力。应积极推进战略升级,扩大合作规模,提高合作水平,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对俄科技合作项目落户哈尔滨。紧密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机构,推进合作项目产业化,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生物、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军工等领域,带动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利用哈尔滨对俄联系密切的优势,举办两国科技合作论坛和合作项目推介展览;促进双方科研机构、企业和科技人员相互交流;尝试创办跨国科研生产联合体,共同合作研发科技项目,推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马友君表示,第七是全力打造我国最具特色最为活跃的对俄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大力推进建设中俄文化交流中心,将中俄文化交流合作的最大载体和平台永久落户哈尔滨。 充分挖掘哈尔滨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俄罗斯文化因素,保护和利用由此衍生的城市建筑风格、人文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遗产等,设计和打造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旅游街区、项目和产品,把哈尔滨建成国内最具俄罗斯风格的城市。 深入挖掘和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在哈尔滨发生的中俄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影响,通过小说、影视等手段进行创作再现。利用节庆活动平台,邀请俄知名文艺团体表演;举办俄罗斯电影周(月);在音乐节举办俄罗斯音乐专场和中俄声乐大奖赛;举办中俄冰雪体育艺术交流等。与俄主要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互办联谊、展览、影视艺术交流、汉(俄)语比赛、地方艺术节等活动。 第八,努力打造功能齐全、服务全国和俄罗斯的中俄合作信息中心。 在哈尔滨规划建设中俄合作信息大厦;开办中俄合作官方网站,建立完善中俄商务数据库,出版权威性的中俄合作报刊,打造功能齐全的高效信息网络平台,向中俄两国的投资者、贸易商、咨询研究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
|
 |